清代的“丰台大营”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在写清朝的小说电视剧里面常能见到“丰台大营”。不知道清代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个大营。如果有的话,在现在什么地方呢? 另外,清代北京的八旗驻军,主要是骁骑营…
关注者
19
被浏览
118,382

4 个回答

没有,清朝的京旗,即禁旅八旗,分别驻军于现在北京市三个地方。

一是北京内城,这是京营主要驻扎地,驻扎着八旗主力骁骑营,护军营,前锋营和步军营。

其次是现在海淀,在康熙三十年(1691),乌兰布通之战后,康熙帝意识到只有汉军装备火器是远远不能应对接下来对厄鲁特的作战,为强化八旗火器装备率,康熙帝下令组建满蒙火器营【 tuwai agūra kūwaran】满蒙每牛录出鸟枪护军三人,鸟枪骁骑四人,炮骁骑一人。驻军为现在海淀的火器营,空军指挥学院旁边。另外《雍正王朝》里提到多次的西山锐健营,其原型健锐营silin dacungga kūwaran就驻扎在海淀香山。乾隆十四年 (1749),金川战役之。以八旗兵中习云梯者组成。分左、二翼。最后是圆明园护军,由于雍正朝开始,皇帝一年时间中相当一部分时间要呆在圆明园,为了充实安保,也为了缓解八旗生计问题。设立圆明园护军,人数几经变化,自乾隆时定额三千八百人,教养兵四百八十人。圆明园护军营、健锐营和火器营也就是常说的京西外三营。

最后是密云,乾隆帝为了缓解禁旅八旗人丁滋生的压力,于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日下令,在密云设立副都统,将两千京营八旗兵丁移驻于此。

所谓丰台大营,首先丰台这个词出现很晚,最早是指现在北京丰台镇。影视剧中描述其:“是卫戍京城的重要部队之一。最高长官为提督。或说驻扎有十二营军队,每营约500人,共6000多人。驻军最多时达4万多人。”就非常可笑,首先提督是绿营官职,八旗官职是都统、将军、统领、翼领。其次京营中规模最大的骁骑营最多时不过两万余人,前锋营不过千余人,护军万余左右。四万人何从谈起?如果其原型是绿营巡捕营,那最高领导正是步军统领。剧中雍正拿其威胁隆科多就十分可笑了。

综上所述,所谓丰台大营就是原著作者虚拟的一个部队,历史上根本不存在

历史上没有丰台大营。

所谓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其实都是二月河虚构的。

虽然某度百科中有「丰台大营」的词条。

但百科的这个词条信息,明显存在错误。

哪里不对呢?有两点。

第一,词条中说丰台大营是京营八旗的驻地。

但清朝入主中原后,皇帝为了确保安全,将禁旅八旗(也就是所谓的驻京八旗)全部部署在了北京内城。

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二环内,全国房价最贵的区域。并不在城外。

当然,从康熙开始,由于形势变化,八旗逐渐移居城外。至雍正即位时,已有大约两万旗人驻扎于北京城外。

如部分镶黄旗驻圆明园后树村西,正白旗驻树村东,镶白旗驻长春园东北,正黄旗驻萧家河村北,正红旗驻北安河桥西北,镶红旗驻玉泉山东北,正蓝旗驻海淀东,镶蓝旗驻颐和园南蓝靛厂。

但是,这些外迁八旗军的驻地,被皇帝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并非是一个集中的“大营”。

清朝皇帝从来都不傻。

把军队放在城外,然后还集中管理,不怕造反的吗?

并且,外迁八旗军也全部驻扎于今天北京二环北的海淀区,并不在城南的丰台区。

实际上,“丰台”这一地名,出现的时间也比较晚,雍正时期不存在,大概出现于清末。

清末的宛平县,有一个丰台村。

没错,清末的丰台,只是个普通的小村子,没什么特别的。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津卢铁路(天津到卢沟桥)规划时,确定要经过这里。

而也正是因为有铁路经过,让原本默默无闻的“丰台村”它出了名。

1895年4月,清政府兴建津卢铁路,于年底修至丰台并建站,丰台站随之建成。

1897年,卢汉铁路开工建设,并在建成后引入丰台车站。

1904年,京奉铁路通车后,通过津卢铁路,接入丰台站。

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后,被引入丰台站。

由此,丰台火车站成为三条铁路干线的汇合点。是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之一。

民国建立后,军阀开始混战。当时谁控制铁路,谁就掌握运输命脉。

丰台因为有三条铁路交汇,是各路军阀入京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重要,属于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地位也是蹭蹭往上涨。

1916年12月6日,北洋政府交通部路政司将丰台站核定为二等站。

1932年,国民政府又将丰台站升为规格最高的头等站。

随着车站规模不断提升,丰台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慢慢发展成了今天的规模。

第二,词条中说“丰台大营的最高长官为提督,编制是12营,每营约500人,共6000多人。驻军最多时达4万多人。”

这个说法离了大谱。

首先,一营500人,这是绿营兵的编制。八旗军的“营”,编制并不固定。

如八旗军的骁骑营,编制大约两万八千人;步军营大约两万人;火器营大约八千人;前锋营大约一千七百人。

其次,提督(从一品)也是绿营的官职。

八旗军的武官称呼是都统(从一品)、副都统(正二品)、参领(正三品)、佐领(正四品)等。

就算丰台有军营,有六千八旗军驻扎,指挥官也应该是都统或副都统,怎么可能是绿营的提督呢?

综上所述,所谓丰台大营就是二月河虚拟的一个单位,历史上并不存在。

百科的解释也没有参考意义。

西山锐健营也一样,也是虚构的。

清朝历史上,有一个“健锐营”,又称健锐云梯营、飞虎健锐云梯营、香山健锐营,是清代劲旅八旗的特种部队。

这支特种部队始建于乾隆十三年。当时因清军攻金川不利,乾隆命人在前锋营和护军营中挑选勇健者千人,操练云梯攻城之技,不久派赴金川参战。

乾隆十四年,第一次金川之乱被平定。由于健锐营在平乱期间立下大功,给旗人长了脸,因此乾隆皇帝便特别嘉奖,将健锐营由临时编制改为正式编制,命之驻扎于香山。

由此来看,《雍正王朝》电视剧中的“西山锐键营”,存在三个错误。

一是名称不对。历史上只有“香山健锐营”,没有“西山锐健营”;

二是存在时间不对,健锐营组建于乾隆时期,雍正在位时还没有这支部队;

三是部队的编制不对。电视剧中说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马是步军统领衙门的好几倍。步军统领衙门大概三万人,好几倍就是十万人。两个大营兵力五五分,各有五万人。

但是,历史上的健锐营是乾隆组建的特种精英部队,兵力仅千余人。即便扩军之后也才两千人。

既然历史上没有效忠于十三爷的丰台大营,雍正时期也没有西山锐建营。

那么,当年的雍正皇帝是怎么控制军队,镇住竞争对手,成功登基的呢?

电视剧中的演绎,倒是和史料记载得差不多。

在雍正即位前后,隆科多立了大功。

康熙五十年,隆科多升任步军统领。

五十九年,隆科多擢理籓院尚书,仍管步军统领。

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身体大渐,密诏隆科多,任其担任顾命大臣。

而在康熙驾崩之前,隆科多已与雍正达成了结盟关系。

康熙死后,在雍正的授意下,隆科多下令封锁九门。城内所有的人,一律不准外出。

就这样,雍正切断了八爷一党与城外的联络。

控制北京的同时,雍正派人召回十四阿哥胤禵,又命川陕总督羹尧管理抚远大将军印务。

自此,大势已定,雍正掌控了全国的武装力量,八旗骁骑营、护军营、前锋营、火器营、步军营、虎枪营、善扑营纷纷对其效忠。

而也正是因为隆科多拥立有功,雍正即位后,不仅对其非常器重,加官进爵。并且还特许他可以以“舅舅”自居。可谓是皇恩浩荡。

不过,估计是隆科多掌握了雍正的太多秘密,被其视为心腹大患。

所以当雍正先后把老九、老八整死,又将老十四软禁后,隆科多便成了打击的对象,最终被雍正下旨幽禁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