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林彪坐拥百万大军,为何因四师援敌打退堂鼓?东野兵力已用到极限

辽沈战役的焦点阵地塔山村,其实最初是掌握在敌人的手里,守敌为范汉杰东北剿总“锦州前进指挥所”所属的暂编第62师,这支部队原属新六军,后来又就近划给第54军指挥。1948年9月12日,为截断锦州之敌的南逃退路,东北野战军第4和第9纵队各一部,以雷霆之势横扫塔山、高桥一线敌人,暂62师丢盔弃甲逃回锦西,塔山从此遂控制在我军手中。及至一个月以后,当敌人的“东进兵团”再企图通过塔山增援锦州时,这里已经是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

剧照

许多军事爱好者不太理解,坐拥百万大军的林彪,为何对锦西敌人增兵四个师表现得如此敏感、差点放弃攻锦作战而回师长春呢?其实这是对兵力概念有所错觉造成的,到辽沈战役打响之前,东北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确实达到了1039700人,但是林彪可用于大兵团正规野战的,可没有这么多兵,因为其中的30多万人是地方武装和二线兵团,也就是众多的独立团、县大队等保卫根据地和地方政权、以及作为补充兵员的部队,并不属于东北野战军的战斗序列。

林彪当时的职务是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理论上当然可以指挥东北的所有我军部队,但是可用于战略大决战的武装力量主要是东北野战军(简称东野),当时下辖12个野战纵队(36个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兵纵队、15个独立师和3个骑兵师,共计54个作战师70万人左右。一些网络文章对东野的各纵队兵力、师级兵力的认知是很不准确的,也由此造成对辽沈战役期间,敌我力量的对比和战场形势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剧照

一、东北野战军的实际野战力量概述。

东北野战军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先后组建了12个野战(步兵)纵队,各纵的兵力和实力也不均衡,总体而言,较早组建的5个纵队兵力和战力较强、逐步增建的5个纵队稍逊,而在辽沈战役之前不久组建的贺晋年第十一纵队、钟伟第十二纵队较弱。即便是东野的主力纵队,在组建之初也多在25000人至30000人左右,比如第2纵队初建时为30000余人、第3纵队初建时为26000余人,而不是很多人想像那样,一个纵队动僦5万、6万人。

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到1948年夏季攻势结束以后,东北野战军各野战纵队的兵力得到进一步增加,并且更重要的是装备和战术水平的提高,所以战略决战的条件才日臻成熟。那么,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时,东野各纵的实际兵力情况如何呢?注意,那是不能简单地用70万除以12就能算出来的:首先要去掉野司直属队、炮兵纵队、铁道兵纵队和各独立师、骑兵师的兵力,然后才是12个野战纵队的兵力值。

剧照

东野铁道兵纵队主要任务是保卫和维护铁路运输线,并不参与实际作战,当时拥有兵力约20000人,除纵队司令部必要的技术力量和警卫力量外,共辖有四个支队,其中第一支队4309人、第二支队3407人、第三支队3611人、第四支队3996人。而炮兵纵队下辖三个骡马化野榴炮团、二个摩托化重炮团、一个摩托化高射炮团、一个重迫击炮团、一个战车团、一个工兵营,专业炮兵队伍和警卫力量合计约30000人(朱瑞是炮兵司令员,炮纵司令员由野司作战处长苏静兼)。

东野所属的各独立师、骑兵师的兵力普遍在5000人到6000人左右,因此18个独立师、骑兵师的总兵力亦有11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在东野全军的70万部队中,12个野战纵队的兵力必须要减掉16万人(野司直属和警卫部队忽略)才行,约在54万人左右,平均下来每个纵队实有兵力45000人。再注意,不会有两个纵队的兵力数字是完全一致的,这其中若干老牌纵队兵力较多,可接近50000人,而后建纵队兵力略少,多在40000人上下,参与塔山阻击战的第11纵队仅有31000人。

剧照

我们以锦州战役为例,林彪集中了第2纵队、第3纵队、第7纵队、第8纵队、第9纵队、第6纵队第17师、炮纵主力共25万人为攻城集团,这25万人的总兵力中,要去掉炮纵主力的20000余人,要去掉“攻坚老虎”的6纵17师13000余人,那么也就是说,第2、第3、第7、第8、第9等五个纵队的兵力之和也不过21万余人,平均下来每个纵队42000余人(有高有低)。再比如塔山阻击战中,我军动用的是程子华第二兵团部指挥的第4纵队、第11纵队和两个独立师,但是总兵力仅有8万余人,可以看出,第4纵队也不过在40000人左右的兵力规模。

只有弄明白东野单一步兵纵队和独立师的大致兵力数字,才能对整个辽沈战役的战前形势有清醒的认知,也才能了然林彪的顾虑重重所在。至于东北野战军一个纵队(后改称为军)有5万到6万人的情况,其实发生在辽沈战役结束之后了,原因一方面是战役中补充了大批解放战士,另一方面是每个纵队又增编了一个师(独立师升格),所以挥师入关的东北野战军,每个纵队已经是下辖四个师的超编状态,比如第2纵队达到了惊人的68000人、第4纵队也达到59000人。

剧照

二、东北野战军需要同时摆开四个战场。

西柏坡的指示是要林彪“置长春和沈阳之敌于不顾,全力南下北宁线”,以攻克锦州完成关门打狗为第一要务,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无视这两坨敌人的存在,东野必须以相当的兵力进行包围和监视之,以及可能出现的战术阻击。因此在9月7日东北野战军遵令大举南下之际,林彪曾经作过一次最初的战役部署:

1、以钟伟第12纵队、6个独立师、内蒙骑兵第2师、1个炮团继续围困长春(总兵力10个师约计9万人左右)。此时号称十万人马的郑洞国第一兵团,经过突围被歼、投诚、病患等不断损失,实有兵力6万人,且由于缺乏粮食,已经基本丧失了大规模突围到沈阳的能力。

2、以第1、第2、第5、第6、第10纵队(欠2纵一个师)及若干独立师置于沈阳和锦州之间,监视卫立煌东北剿总的在沈主力(总兵力14个师约计25万人左右)。当时在沈阳地区敌人有24个师30万人马,其中包括最精锐的廖耀湘第九兵团,也就是后来所谓“西进兵团”的主力。

剧照

3、以第3、第4、第7、第8、第9、第11纵队和炮纵主力,以及2纵5师和三个独立师扫清锦州外围据点,同时完成对锦州的包围并相机攻取之(总兵力22个师加炮纵约计33万人)。准备消灭的是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前进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直接指挥的10万守军,同时割裂和隔断另外5万敌军。

4、以独立第8师等部前出至山海关一线,监视和骚扰华北之敌,外围据点扫清后,再以第11纵队在塔山负责隔断第54军对锦州的增援。

剧照

仍然有人会问,黄埔一期的范汉杰不是在锦州有15万部队吗?这还是对战史不够了解所致,范汉杰的这个指挥所原驻秦皇岛,所负责的从冀东经山海关到锦州的“北宁线”狭长防区,其中所属的第54军驻锦西(现称葫芦岛市)、兴城一线,真正在锦州地区的只有七个师,包括第93军三个师、新八军三个师、第60军的一个师。范汉杰又以第93军的暂20师(12000人)驻守义县,因此锦州城内的守军实有六个师外加从沈阳空运来的第49军一部,另附特种兵、地方武装等杂七杂八约10万人。

也就是说,范汉杰手下的15万人其实分处三个地区,驻锦州不到10万人、驻义县1万余人、驻锦西第54军约4万人(阙汉骞同时指挥着新六军的暂62师,共四个师)。按林彪之前的考虑,扫清义县开始攻击锦州后,南向所需要应付的援军只有阙汉骞的第54军,只需要派出第11纵队在塔山阻击即可。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出,东北野战军的68万主力部队(不含铁纵)已经全部展开,没有什么多余的兵力了。

剧照

三、傅作义的四个师可能成为“致命的稻草”。

在西柏坡和东野司令部看来,一旦辽沈战役打响,在沈阳的卫立煌集团慑于我军的强大野战能力,未必敢倾巢出援,而即便是对付廖耀湘的11万人马,五个主力纵队也绰绰有余,所以攻锦部队的北侧安全可以保障。与此同时,鉴于敌人阵营内部的矛盾,华北剿总的傅作义也不太可能出兵加持,况且西柏坡早已未雨绸缪,派出华北军区杨成武兵团西出归绥实施佯攻,直接威胁傅部的老巢,所以傅作义自顾不暇,应该不会增援东北。

但是在老蒋的苦口婆心之下,或许是傅作义也明白唇亡齿寒的基本道理,到9月底终于同意调华北第62军(三个师)增援锦西,同时准调的还有剿总直属的“赵子龙师”独立第95师,这就是震惊林彪的“四个师援兵”。如此再加上原在锦西的第54军,由第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统一指挥的“东进兵团”就有了八个师的兵力(后来又调来三个师),林彪原计划以一个纵队阻援的的方案,肯定是行不通了。所以说,尽管敌情变化看起来并不严重,但它完全破坏了林彪的既定兵力部署,让整个战役的风险系数增大。

剧照

林彪的顾虑还在于,“塔山不是山”根本无险可守,又有敌舰队的火力加强,所以阻击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是阙汉骞一个军来援,东野尚有余力应付,而如果是两个以上的军实施集团突破,小小的塔山未必能够挡住敌“东进兵团”的疯狂进攻,那么攻锦部队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是兵家之大忌。而一旦东进兵团取得进展,在辽西踌躇不前的廖耀湘西进兵团也极有可能受到“鼓舞”,全速向锦州压来,那么东北野战军攻锦集团将陷入全盘被动。

林彪的心理阴影更来自于四平攻坚战的失利,在那以后,东北野战军并未实施过对敌10万人以上防守之大城市进行攻坚的作战,攻克城防工事完备的锦州城,东野究竟需要多少时间,没有人能够给出定论。而屯兵坚城之下不得进,再面临敌人两路援军的合击,这更是兵家之大忌,所以林彪的担心是有一些道理的,要知道,炮纵和各纵炮团的汽车,携带的都是单程汽油,万一战事不利,东北野战军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家当,可就全得抛弃在锦州城外了。

东野当时的粮食、弹药等后勤物资,主要通过从齐齐哈尔到阜新的铁路线来运输,廖耀湘离开沈阳后,没有第一时间出黑山奔锦州,而是西进占领彰武,瞬间切断了这条铁路线,固然是有些避重就轻的耍猾头,但也其实威胁到了东野作战的后勤补给。

剧照

四、林彪的担心其实源于用兵的过于谨慎。

敌情虽然有一些变化,但是林彪的排兵布阵和攻坚信心是否也有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林彪没有吃透西柏坡关于“置长春和沈阳之敌于不顾”的指示,这其实意味着,哪怕长春郑洞国残部突围成功跑到沈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锦州在手,这些敌人早晚就歼,并不影响大局;同时也等于指出,不必担心卫立煌会倾巢来援,种种迹象和情报都显示,卫俊如没有那个胆量和魄力,甚至非常畏惧在野战中被“围点打援”。

因此,林彪在长春和沈阳方向部署的兵力明显过多,也间接造成在锦州以及周围的兵力不足,比如围困缺粮少气的郑洞国第一兵团,完全没有必要浪费挺能打的第12纵队;再比如对付廖耀湘可能的西进兵团,也没有必要保留五个纵队的强大兵力,一切的一切,均应以首先解决锦州之敌为要,兹要攻克锦州,东北野战军就赢得了全局的主动,之后无论长春还是沈阳之敌,都将是瓮中之鳖。

剧照

另外一方面,关于东北野战军的攻坚作战能力,也与1947年春天的四平战役有了天壤之别,当时东野只能够集中五个炮兵营支援李天佑的攻城作战,且炮弹亦不充足,在兵力上也只有大约三比一的优势,部队的攻坚经验和训练都很不充分,而到了1947年的冬季攻势中,东野仍然是动用三个纵队,仅用23个小时就全部拿下。到如今,东野炮纵已经可以集中600门大口径火炮参与攻锦作战,而各部队的战斗素养又大大提高,是不能与三战四平时期相提并论的。

对于东北野战军的实际力量和兵力部署,西柏坡是洞若观火的,而林彪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排兵布阵上的欠缺。1948年10月2日的夜里,当得知葫芦岛敌人增兵四个师的消息后,野司的专列临时停在郑家屯车站,林彪于22时发出了一封急电,提出了回头打长春的设想,虽然电文最后以“以上两个行动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的磋商语气结尾,但是战役决心有所动摇是不争的事实,也由此引来了西柏坡的勃然大怒。

剧照

五、林彪的反思与东北野战军的重新部署。

林彪这封电报虽然署名“林罗刘”,但其实罗政委和刘参谋长并不知晓,等到了解情况以后,102首长对101首长进行了耐心地劝说,林彪终于坚定了战役决心,并试图收回前一封电文,结果刘亚楼去电台那里一查,电文已于凌晨四点发送完毕,林彪非常懊恼。于是经过林、罗、刘认真会商,10月3日上午九时再发了一封急电给西柏坡,在电文中林彪做如下部署调整:

“我们仍拟攻锦州。。。我们拟采用如下布置:以4纵和11纵全部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之敌,以1、2、3、7、8、9共六个纵队攻锦州,以5、6、10、12共四个纵队对付沈阳之敌,以少、新、老9个独立师,对付长春突围之敌”。

可以发现,林彪从长春方向调来了第12纵队,仅以若干独立师继续包围长春,同时将原用于沈阳方向的主力第1、第2纵队也调往锦州战场,从而保证了核心战场的兵力处绝对优势,这才是正确的用兵之法。需要说明一下,电影《大决战》里面车站的那一幕其实是杜撰的,包括兵力部署的调整也是不准确的,那都是艺术加工罢了,许多人对此一定记忆犹新吧?

剧照

“刘亚楼,你记一下,我作如下部署调整:以4纵、11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2、3、7、8、9五个纵队加六纵十七师,包打锦州;10纵加一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12纵加十二个独立师围困长春;5纵、6纵两个师监视沈阳;1纵作总预备队”。笔者这里特别更正一下,这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东野的变阵明细,以前述电文为准。

还要说明一点,在攻击锦州的部队中,单独加了一个6纵17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支部队的前身出自山东军区,部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当过矿工,对摆弄炸药十分熟悉,非常精于爆破,也十分擅长攻坚战斗,曾荣获“攻坚老虎”的称号。也正因为如此,林彪才将手中的这个王牌师单独调往锦州方向,确保能够彻底拿下这座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这也是提高自己攻坚信心的某种表现。

第一封电报让西柏坡雷霆大怒,两小时内连续两封电文痛斥东野动摇战役决心,直到收着第二封电报才转怒为喜,1948年10月6日凌晨六时复电:“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

剧照

六、林彪的最终部署保证了锦州战役的胜利。

实际上,在得到西柏坡的肯定和表扬之后,林彪又于次日对东北野战军的整体部署进行了微调,最终确定的战役部署如下:以第2、第3、第7、第8、第9纵队和6纵17师为攻城部队,在炮纵主力的掩护下夺取锦州,共16个师25万大军;以第4、第11纵队和两个独立师在塔山阻击敌人“东进兵团”,共8个师约8万人;以第5、第6纵队(两个师)、第10纵队、第1纵队第3师、1个独立师和1个骑兵师,在新立屯以东地区监视和阻击敌“西进兵团”,共11个师13万人。

另增调5个独立师前往长春方向,换出第12纵队(35000人)南下辽阳地区参战,加上原有的6个独立师和1个骑兵师,共12个独立师约7万人继续围困长春,如此,东野全军的整体部署是:长春7万余人、沈阳16万余人、锦州27万余人(别忘记总预备队两个师)、塔山8万余人,辽沈战役就此进入深水区。

剧照

在塔山,我军从10月10日起,连续五天顽强阻击侯镜如东进兵团的增援,敌人难越雷池一步;在辽西,我军监视着廖耀湘西进兵团的一举一动,敌人根本不敢真正攻向锦州,从而解除了我攻锦集团的后顾之忧。

在封锁完机场和扫清了外围据点和制高点之后,1948年10月14日上午9时30分,随着林彪一声令下,东野突击集团对锦州发起总攻,仅用31个小时即告全面胜利,生俘范汉杰以下将官43人和官兵8万余人。西柏坡于10月19日专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部队精神好,战术好,你们指挥得当,极为欣慰,望传令嘉奖”!

剧照

而猛攻塔山的敌东进兵团,10月16日凌晨听闻锦州已被我军攻克后,随即全军南逃,塔山阻击战胜利结束;廖耀湘西进兵团也知大事不妙,又想缩回沈阳、又想逃往营口,至于老蒋命令“收复锦州”那简直是痴人说梦,然而无论是回沈还是前出营口,廖兵团都必须穿越黑山、大虎山的走廊地带,于是爆发了另外一场著名的阻击战:黑山阻击战。在东野10纵和内蒙骑兵第1师的顽强阻击下,廖耀湘终于未能逃脱,全军覆灭在辽西黑土地上。

因为东野攻锦主力兼程赶到,而廖兵团是整个东北蒋军的脊梁骨,该部被歼宣告辽沈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于是长春守军起义或者投诚,沈阳城传檄而定,伟大的辽沈战役至此完美收官!

全景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