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杀头问斩和算账为什么要选在秋后?

我们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秋后问斩”和“秋后算账”,那么为什么古代人问斩和算账为什么要选在秋后呢?其实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

古时候,由于科学文化的落后,人们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认为在人类和自然界万事万物之外存在着一个能支配万物的造世主。灾害、瘟疫、祥瑞、丰年都是上天赐予的,因而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 合天意。设官、立制不仅要与天意相和谐,刑杀、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古人认为,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人间的司法也应当适应天意,顺乎四时。

历史解密:宋庆龄和宋美龄之间真的毫无亲情吗?

其实秋后问斩早在春秋时期就存在了,后来到了汉代“摆出百家,独尊儒术”后作为帝王“仁”的象征被正式确立下来,《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记载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之间的矛盾斗争,既曲折地反映了汉武帝(前140~前86)与其祖母窦太后、其母王太后之间的斗争,也深刻地反映了重黄老刑名的西汉初 期,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西汉中期过渡的复杂激烈的斗争。虽然同是外戚贵族,但是窦婴凭借赫赫战功获得了爵位,田蚡以裙带关系平步青云。窦婴为人正直、忠于汉室、不贪钱财;田蚡则善于仅术、专横跋扈、贪婪骄 奢。结果因汉武帝依违其间,不主公道,窦婴遭田蚡陷害,终于在元光五年(前132)十二月(农历)的最后一天被田蚡杀头示众干渭城。田蚡之所以急杀窦婴,是因为按当时制度,春季不宜用刑,甚至可能遇赦。

秋后问斩这种做法有其道家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事随其时的理论根据,也有儒家“仁”治天下的理论基础,因为秋这个季节在“五行”中属“金”,而且,秋是草木肃杀凋零的季节!所以,在这个季节用“金属”的刀具处决犯人,使有罪的人在这个季节“凋零”掉,是符合古人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秋后问斩很重要的一点是给官府更多复核死刑案以时间,为的是尽量少杀,以防止枉断人命,这点比较符合儒家“仁”的理念。

解密:张学良替宋美龄守了一生的是什么秘密?

在古代的农耕社会,人们对天地变化自然规律的都很有讲究,包括今天的很多中医养生理念都是通过总结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来达到养生目的,道家的观认为,人的身体是个小天地,整个的天地只不过一个人身,所以《黄帝内经》里面的的观点和天地自然规律是密不可分的,而四季的养生又有所不同,传统中医的四季养生观念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也就是说四季中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这恰好是农耕时代一年的规律。按这样的规律来说,一年之中,也就只有秋天适合杀生了,因为春天是动物繁殖草木生长的季节,如果春天杀生好比是春天毁坏地里的庄稼,《黄帝内经》认为“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谚语“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就是告诫人们春天不要杀生。而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是孕育果实的时候,没有夏天的孕育成长,就会影响到秋的收成。冬天是阳气闭藏的季节(草木凋谢,种子埋藏在冰雪之下,动物冬眠,水面结冰,这就是冬藏),冬天杀生则会影响春天孕育新生。而秋天万物凋零,肃杀之气上升,是一个收割和杀伐的季节,所以在秋天处决犯人是顺天而行,汉代对死刑的执行,实行“秋冬行刑”制度。汉统治者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规定春、夏不得执行死刑。他们认为春庆、夏赏、秋罚、冬杀。东汉章帝元和二年重申:“王者生杀,宜顺时气。其定律:无以十一月、十二月 报囚”。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因为这时“天地始肃”,杀气已至,便可“申严百刑”,以示所谓“顺天行诛”。

除了处决犯人,古代战争也往往发生在秋天,选择在秋天出师讨伐,一是秋天粮食收成,可以支持部队军粮,其次是庄稼都收割了,发生战争对百姓的骚扰更小一点,所以秋天出师讨伐别人,也叫“秋后算账”,这是对于地主与地主、君王于君王之间。而百姓与百姓之间的秋后算账,可能是在古代粮食不够吃,想令居街坊借粮,等秋天收成了,就该还给人家了。除此之外老百姓每年秋天收成了还要向官府纳粮,这也算是官府与老百姓之间的“秋后算账”。

不过虽然说古代处斩一般都是留在秋后,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封建社会的死刑有斩立决(死刑立即执行),斩监侯(死刑缓期秋后),绞立决(绞刑立即执行,古代人认为尸体保全是一种幸运),绞监侯(绞刑缓期秋后执行),对于一些大逆不道的人(比如造反),或者不宜长久关押,或者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一般都会采取斩立决的的方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