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

温斯顿·格鲁姆创作的长篇小说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阿甘正传》是美国作家温斯顿·格鲁姆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6年。 [6]
该小说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社会的风云变幻为背景,刻画了一个智力障碍者——阿甘单纯憨厚的性格及荒诞离奇的经历。在阿甘的人生中,读者可以看到文学作品想表达的一种乐观、积极向上、不畏惧、超越困境的勇气等美国文化精神。 [1] [7]
作品名称
阿甘正传
外文名
Forrest Gump
作者
文学体裁
长篇小说
图集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阿甘正传
外文名
Forrest Gump
作    者
温斯顿·格鲁姆(美)
文学体裁
长篇小说
首版时间
1986年
字    数
142千字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阿甘是常人眼中的弱智和白痴,但他天性善良单纯,加上天赋异禀,使他先后成为大学美式足球明星、越战厦堡英雄、世界级乒乓球运动员、摔跤选手、国际象棋大师和商业大亨,既获得约翰·肯尼迪总统的接见,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总统的授勋和担格促,甚循愉拜至还断微无意间发现了水门事件的真葛求兰档全翻相乌誉柜汽妹。 [5]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二战后美国在国内外面临各种问题:冷战危机,核弹威胁,军备竞赛,越战泥潭,欧洲和日本经济复苏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动摇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爆发于20世纪60年代的反传统文化运动不是单纯由越南战争或是民权运动引发的,它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美国社会在一个转型时期必然经历的文化和社会的嬗变,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矛盾的日益锐化。这场文化反叛浪潮波及范围广泛,风靡于反叛青年一代的摇滚乐以其性暗示和藐视社会准则的歌词及节奏强烈、激情四射的音乐节拍令无数青年沉迷,很快便在青年人中流传开来。这股反叛思潮也渗透到当时文学创作中去,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家。
20世纪80年代,彼时文化反叛浪潮已经过去,虽然文化反思趋势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回归的呼声只是初露端倪,但却日渐高涨。《阿甘正传》正是创作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阶段。作者温斯顿·格鲁姆以其看似平实但却犀利的语言和视角,反映出对文化反思与主流价值观回归的呼唤与渴望。 [7]

人物介绍

播报
编辑
弗雷斯特·甘(阿甘)
阿甘有智商缺陷,幼年又先天腿脚失灵,善良且有自己的童真心,还有区别于成人的认知心理。阿甘是“笨”的,表现在幼年时代被同学欺负后却不知所措的心理境遇上,幸好遇到了他的人生挚友珍妮,同时也是他的一生挚爱。“跑”这个强悍的运动强技能便被安妮在不经意间的童年欺凌事件之中注入到阿甘的人生底色之中。阿甘的一生都在跑,在童年被伙伴欺辱时,他在“跑”;在高中与大学的橄榄球赛场上,他在“跑”;在战场上阿甘还是谨记珍妮的嘱咐一直奔跑,却在意外的奔跑救人过程之中成了战斗英雄;退伍之后与珍妮进入摔跤比赛时,阿甘与丹中尉陷入了堕落,沉迷赌局。阿甘在被导演选中表演怪兽时,在森林里抱着玛丽莲梦露在跑;与猿猴“公苏”一起被送进太空飞船,“跑”向了太空。“跑”是阿甘一生的主题。阿甘过着轰轰烈烈的一生,积极、奋进、荒诞的生活同时性格有堕落的成份。就像作者在描述美国的社会问题一样,作者在现实生活视角下看出了美国作为大国的堕落与羞耻,阿甘这个人物也被作者影射了美国的社会问题中不好的一面,展现到阿甘的性格之上如:粗鲁、愚笨、莽撞、嗜赌、堕落。 [1]
珍妮
珍妮善良正直,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一致。首先,在爱情上更注重精神的契合。虽然珍妮一开始在爱情道路上一路坎坷,处了好几个男友,最后散了,直到在波士顿何爹俱乐部跟阿甘一起参加裂蛋乐队演出后,两情相悦,成为一对情侣。由于阿甘嗑药,迷迷糊糊中与其他女子调情,被珍妮撞见,珍妮误以为阿甘用情不专,于是愤而出走,但之后又发现自己是真的爱上了阿甘,终于二人重新在一起。这一切说明珍妮一直在寻觅与自己真正情投意合的伴侣,对另一半的精神要求比较高。其次,渴求安稳的婚姻生活。当阿甘按职业拳击经理的要求,扮“笨瓜”,或赢或输,收取钱财,痴迷于自己从事职业拳击所获得的名望和钱财时,珍妮却对钱财没有非分之想,一再劝阿甘及早抽身,想与阿甘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好好过日子。遗憾的是阿甘此时无法自拔,甚至为了捞金,不惜玩欺诈,令怀有身孕的珍妮对将来安定的婚姻生活的希望彻底破裂,最终洒泪而去。小说末尾,二人意外重逢,珍妮已成家,过着正常家庭生活,生活富足,安宁,星期天都上教堂。期盼与心爱的人安定下来,建立家庭,养育孩子,定期去教堂,这是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正统家庭生活。此外,珍妮同情越战士兵,甚至因参加反战运动而多次被捕入狱。 [2]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主题思想

《阿甘正传》背后折射的是美国文化的价值观。美国文化第一点体现在母亲对阿甘的教育之上,母亲用巧克力的比喻教导阿甘成为一个面对困难、挫折与意外,勇于尝试、勇于奋斗的人。阿甘的身体条件素质与内心坚持为他迎来了一个个人生转机。这点其实是作者在映射“美国梦”的精神,即只要奋斗、有爱、积极向上并且坚持,任何人都能在这片国土上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这是传统美国价值观的一种文化体现。其二,通过阿甘这个有智商缺陷的儿童成长经历,作者展现了美国文化之中的机会均等、永不言败精神,即人人在拥有包括生命权利在内的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决定性的元素在于个人努力。这也是美国文化最外显、最鲜明的文化特征之一。阿甘的成功,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其实本质是作者在宣扬一种,每个人只要有一颗善良、正直、单纯、执着的心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美国文化价值观。
《阿甘正传》之中,个人奋斗与个人主义逻辑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个人的人性自由与人生的愿望实现在美国文化之中几乎具有某种程度的神圣性与狂热性。在世俗价值观上,作者将一个智商接近70的阿甘描述为经历越战的英雄、航天宇航员、捕虾业大亨等具有多重成功身份的完美的人。用主人公人物智商设定的反差,描述个人奋斗这一精神对人生的重要性作用,满足了美国读者对自身地位和美国社会的完美想象,夸大了个人奋斗在成就自我人生上的主观作用。阿甘作为一个励志传奇,善良与坚持是他闪耀人性光芒的核心所在。此外在作品精神解读上,读者可以看到弱者的精神优势往往在成就自身上有重要的作用,顽强不息的精神就是阿甘的人生底色,简单与明澈的性格也是成就阿甘品格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人公阿甘是美国文化熔铸时期的产物,是美国彼时的时代背景所珍视的一种积极向上、奋斗、勇敢,面对困境勇于探索且热爱自由的美式文化主义精神。所谓美国文化的文化意识输出,不在于故事的内容,而在于美国精神的宣扬。美国文化精神倡导自由,自由当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追求。但就民族道义视角讲,美国文化的自由与拓荒精神价值观建立在对其他民族野蛮侵略之上,黑奴贸易如此,大规模屠杀印第安原种族裔亦是如此。美国文化有好的一面,更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是美国精神多赞扬人性的自由与希望主题,坏的一面是美国人的冒险精神是建立在对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侵略之上(如小说中描写的越南战争)。 [1]

艺术特色

作者运用倒叙的手法,将阿甘个人的故事同广阔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相结合,这种以小见大的方式很有特色。同时,《阿甘正传》对当代的政治环境以及人生不懈的奋斗进行了虚拟化处理。采用勾勒的手法将美国几个重大的政治事件演绎出来,从而展现着日常的生活事件;采用虚拟化的叙事方式弱化残酷的战争事件,使得故事的局部情节与总体艺术风格实现有效结合;赋予阿甘的奔跑以传奇色彩,表达主人公阿甘体味人生、热爱生活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念;丹上尉不惧风暴与之进行搏击,反映了他不畏困苦、顽强抗争、坚贞不屈的品质,好朋友布巴十分痴迷于虾,采用寓言式的方式将布巴热爱生活以及专注生活的价值取向反映出来。 [8]

作品影响

播报
编辑
衍生作品
由《阿甘正传》改编的同名电影于1994年在美国上映,该片于1995年获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和13项提名奖。 [3]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温斯顿·格鲁姆(Winston Groom,1944年3月23日—2020年9月16日),美国当代作家,1965年毕业于阿拉巴马大学,1965年至1969年期间参加越南战争,回国后成为《华盛顿星报》记者,32岁时从报社辞职成为专职作家。已出版小说 《比现在更好的时光》《消逝的夏日》《阿甘正传》《阿甘后传》等。 [4] [6]